暴雨倾盆的深夜,手电光束在雨幕中艰难穿行,深及大腿的积水里,一个坚毅身影率先冲锋,“城管蓝”队伍紧随其后。他们涉险排涝、搜寻被困居民,全力守护万家灯火。这位挺身而出的英雄,正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舒城县城市管理局执法大队大队长朱思春。从边防哨所的橄榄绿到城市街头的城管蓝,他始终践行“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的誓言,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篇章。
危急时刻无畏冲锋的“守护神”
7月17日深夜,舒城城区突遭暴雨内涝。朱思春迅速带领队员投入战斗,调度设备、排险、转移群众、抢救财物。
朱思春的勇敢担当源于12年军旅生涯。1997年,18岁的他加入宁波市武警公安边防支队,在浙东沿海,他凭借出色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士官”6次,还成为浙江省“爱民固边”先进典型。“部队教会我,任何岗位的核心使命都是守护人民。”朱思春时常这样说道。
“应急处突,城管队伍必须拉得出、顶得上!”这是朱思春的行动准则。在历年与水灾雪灾的战斗中,他累计调度车辆1600余辆次,组织3500多人次并肩作战,安全转移受灾群众600多名,保全群众财产价值2000多万元。
攻坚克难 智勇双全的“智多星”
守护城市安宁,不仅需要应急处突的勇毅,更需日常管理中啃“硬骨头”的智慧与担当。面对城市管理难题,朱思春态度鲜明:“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城市秩序关乎民生福祉,这就是我的新战场。”
2025年7月25日,梅河东路孔集村汽车修理厂拆迁谈判陷入僵局。朱思春设身处地为老板周甫谋划,耐心讲解政策,争取合理补偿,甚至精算家中隐藏管线迁移费并争取落实。经过2天政策宣传、法律法规讲解和5个小时真诚沟通,汗水浸透制服,周甫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朱大队解释得清楚明白,处处为我们着想,政府民生工程,我们一定配合!”担任大队长以来,朱思春累计攻克城市顽疾1000余件,治理违规占道经营36000多次,规范非机动车停放25000多辆次。
心系群众 温暖人心的“贴心人”
朱思春认为,执法不仅要有雷霆力度,更要有春风温度。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探索“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并重之道。春秋北路与纬一路交叉口的临时菜市场,菜贩们曾饱受烈日炙烤。朱思春现场办公,迅速安装遮阳网,设立便民服务亭提供茶水纳凉。
他创新提出“三勤工作法”——勤走访、勤沟通、勤管理,成功引导151处流动摊点、60处小吃专区规范经营。春节期间设置16处招工点,“三大考”期间设立65个便民点为学子撑起清凉绿荫。
朱思春办公室墙上挂满奖状: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模范退役军人……面对荣誉,他目光沉静:“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只要群众需要,我永远是那个冲在最前线的兵!”
来源: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许家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