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业集团广告部
    专业 快速 低价
  • 联系电话
    400-6055-150

多元联动司法为民 创新机制解纠纷 ——安庆市宜秀区人民法院探索多元解纷新格局

(徐竹君)

2025年的一天,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综治中心上班时间刚到,江某就带着十多位劳动者涌了进来。他们挥动着手里皱皱巴巴的欠条,说起被拖欠三个月工资的事,气愤地说:“老板写了几次还款计划,可每次都拖着不给,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

安庆市宜秀区人民法院驻综治中心人员第一时间介入,迅速协调企业负责人、法律援助中心和辖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到场,很快,几方相关人员就被召集到中心调解室。

在“法院+法援+管委会”三方高效联动下,企业找到了灵活的还款方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支付。这场牵涉55人的欠薪纠纷,画上句号。这不是偶然,而是宜秀区人民法院多年来深耕多元解纷的生动注脚。

从道交改革到矛调中心:

解纷机制的迭代之路

在多元解纷的探索之路上,宜秀区人民法院走出了一条从专项突破到综合拓展的迭代升级之路。这一切的起点,要从2018年安庆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综合服务中心的成立说起。

作为全国首批道交一体化改革试点单位,宜秀区人民法院在菱北人民法庭原有人员基础上,迅速组建了一支道交专业审判团队入驻该中心。经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这支队伍管辖全市三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入驻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转移,而是打破部门壁垒的大胆尝试——法院与交警事故处理中队、人民调解委员会、保险行业调解委员会、19家保险公司,以及医保、工伤、检察院、法援中心等多个部门,共同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联动平台,让群众处理交通事故纠纷不用再多头跑、反复跑。

“以前处理交通事故,光定损就能耗半个月。”曾处理过纠纷的王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改革初期,各部门摸着石头过河,从磨合协作流程,到率先试用“道路交通事故网上数据一体化” 平台,推动事故认定、损失核定、理赔计算等环节无缝衔接,再到指导安庆市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专门的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一步步构建起“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的四调联动格局。

科技赋能让效率大幅提升。通过推进道交纠纷要素式审判,将事故时间、责任比例、损失范围等关键要素标准化,平均处理周期大大缩短。数据不会说谎,近90%的道交纠纷在诉前就得到有效化解,仅有10%进入法院诉讼程序。而随着机制不断成熟,道交案件呈现出总体案件数下降、上诉率下降、调撤率上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后续的多元解纷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3年1月,“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在宜秀区菱北办事处旧址正式挂牌,这标志着宜秀区人民法院的解纷机制从专业领域向综合领域跨越,开启了“法院+行政+基层治理”联动解纷的新篇章。

从处理单一交通事故的“专业门诊”,到覆盖邻里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维权等多领域的“全科诊所”,宜秀区人民法院的解纷机制迭代之路,始终围绕着“高效、便捷、亲民”的核心。通过不断织密联动网络、强化科技赋能、充实调解力量,让矛盾在源头化解、纠纷在诉前解决,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正义不迟到”。

综治中心启航:

构建解纷闭环新生态

2025年初春,在矛调中心同一地点,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综治中心,宜秀区人民法院进一步强化驻点力量,加强基层矛盾协调统筹功能,让这里从单一的调解场所,升级成了一个精密的“矛盾处理器”,形成“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解纷闭环。

矛盾现场就是“练兵场”。而接受考验的调解员们也从不含糊。早在矛调中心成立之时,宜秀区人民法院便公开选任了6名女性特邀调解员,她们中有法学会会员、退休法官,也有保险公司理赔经理和法学院毕业生。凭借对社情民意的熟稔,她们让矛盾化解多了份接地气的温度。成立首年,她们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358起,调解成功率达89%。调解员们的电脑里都存着一份特殊的“导航图”,从接收案件到分配调解员,从在线调解到司法确认,每个节点都标注着时限。有了智慧调解平台,当事人不用跑法院,小程序上就能完成身份核验、证据上传、协议签署全流程。

综治中心还有块金字招牌,这就是“韦贞工作室”。退休前是法官的韦贞,2017年就开始帮着调解案子,这么多年,她参与非诉案件调解、接受办案法官委托调解、参与涉诉信访案件调解等合计2000余件(次)。如今这面“招牌”早成了群众信得过的调解品牌。

问起调解的秘诀在哪里?特邀调解员韦贞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了生动的解读。2021年,一件棘手的调解纠纷交办给了韦贞。纠纷某房企拖欠206户业主近三年的租金,群访让辖区管委会压力陡增。“最初业主们涌进来时,吵得能掀翻屋顶。”韦贞笑着说。她接手后,先挨家挨户听诉求,把业主的委屈和房企的困境都记下来。

“光听不行,得让双方看见彼此的难处。”于是,她带着业主代表走遍空置的商铺,看租户们贴的转让告示;又请房企负责人算经营账,客流量下降的实际现状让业主们沉默了。最后,在调解桌上,韦贞用“六尺巷”的礼让和谐打动了双方。最终 149份调解协议在法院司法确认,余下业主也一次性了结纠纷。这场调解,不仅化解了纠纷,更让“和为贵” 的传统智慧,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开出了花。

走进综治中心的档案室,整齐排列的卷宗记录着解纷模式的升级轨迹:从道交纠纷的专业化处理,到民事纠纷的多元化化解,再到如今复杂矛盾的综合治理,实战检验出的不仅是效率的突破,更是“司法+行政+基层”协同作战的体系韧性。

织密联动网络:

让解纷力量握指成拳

“单打独斗行不通,得靠众人拾柴。”宜秀区人民法院解纷秘诀里有一张“联动网络图”。这张图上,法院与区妇联、劳动仲裁委等部门的连接线密密麻麻,17个诉调对接工作站如同毛细血管,将解纷力量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

在此基础上,一场以行业调解为支点的多元治理实践正在深入推进,各个专业调解平台如同精密齿轮,咬合联动,让矛盾纠纷在行业肌理中悄然化解。

2025年7月8日,“安庆市六尺巷公证调解中心”在宜秀区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中心挂牌。这是宜秀区人民法院与宜城公证处协作的结晶,法院筛选适宜案件移送至此,中心凭借公证专业优势,用“先行调解+赋强公证”“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化解纠纷。线上,信息化平台打破时空限制;线下,专属工作室里,专业团队依规范流程开展调解,让“六尺巷”谦和礼让精神在现代司法实践中落地。

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6月10日,安庆市交通运输行政争议调解室在该市交通执法支队成立。由安庆市交通运输局、安庆市司法局、宜秀区人民法院共建的这个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说理执法+诉前调解”双轨机制。在这里,“六尺巷调解法”被广泛运用,推动执法从单纯办案转向案结事了,实现“调解一起,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社会效果,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矛盾化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标志。

民生领域的跨部门协作同样亮眼。不久前,一起社保待遇争议案件的解决,展现了宜秀区人民法院、经开区税务局与菱北办事处协作的高效。当事人汪某因原就职的物业公司未缴社保维权多年,经仲裁无果后求助税务部门和法院。税务部门核定金额后,法院启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特邀调解员韦贞与办事处调解员联合释法,促成双方达成协议,11天内补偿款到账,司法确认让协议效力有了保障。

从公证调解中心到交通运输行政争议调解室,再到社保争议的成功化解,宜秀区人民法院始终牵头总抓、联合多方行业力量参与,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同时,也注重发挥法官在司法调解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进法官调解工作室、工作站建设,法官们定期驻点,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耐心倾听诉求,细致化解矛盾。这种多元治理格局,既发挥了各部门专业优势,又传承了“和为贵”的文化基因,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

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上,宜秀区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者们矢志让每一次纠纷化解都充满温度与力量,让司法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让群众在多元解纷的便捷高效中,触摸到幸福生活的法治底色。

来源:《安徽日报》


推荐阅读:

合肥日报登报电话_合肥日报广告部

蚌埠日报登报电话_蚌埠日报广告部

安徽商报登报电话_安徽商报广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