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孙梦
摘要:金融实训课程是我国培养金融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高校金融实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与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需求,确定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探讨了三种改革措施.即实训课程与金融企业项目直接对接、创设模拟交易平台和金融实验室、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现代技术应用,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和适应性。
关键词:产教融合:金融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金融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产教融合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将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在金融实训课程中,这种融合尤为重要。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改革高校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升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教学质量。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金融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产教融合视角下在对高校金融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原则的确立不仅可以反映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追求,也是实现课程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基础。
(一)实用性原则
金融实训课程应紧密跟随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确保教学内容和金融实务紧密相关,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持续更新原则
金融领域知识更新迅速,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建立由企业专家和学术专家共同参与的课程评审团,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适应性。
(三)全面覆盖原则
教学内容既要涵盖金融理论,更要重视金融工具,市场分析、风险管理等应用型知识的教学,同时融人职业道德和法规合规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金融综合素养。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金融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改革的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实操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平台和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市场分析,风险评估和金融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毕业后能迅速适应金融行业的工作。二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金融理论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作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对现有金融模式和理论进行质疑和改进。四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训课程中强调职业道德和法规合规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案例讨论,使学生理解并重视在金融行业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金融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金融实训课程群优化建设对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连接,为金融行业提供有效的专业教育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训课程与金融企业项目直接对接
在高校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将实训课程与金融企业项目直接对接是一项创新的措施。此方法通过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框架,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金融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首先,高校需要与多家金融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可以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模式可以是实习,项目合作、研发、咨询等。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金融项目中,如风险评估,资产管理,市场分析等,从而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同时,学校应设立项目对接平台,以确保学生与企业项目的顺利对接。项目对接平台的职能包括项目发布、学生申请,成果跟踪与评估等。通过实际参与企业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在项目中学习到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职业技能。
(二)创设模拟交易平台和金融实验室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创设模拟交易平台和金融实验室是一项关键措施。模拟交易平台应提供接近真实市场的交易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股票、债券、外汇及衍生品的交易。平台需要配备实时的市场数据,模拟交易软件,并能够提供交易分析工具,帮助学生分析交易策略的有效性。金融实验室的建设则更加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测试,实验室内应配备先进的金融分析软件,如MATLAB、R语言、Python等,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金融模型的构建,测试和优化。
(三)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教学模式改革还需提高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和灵活性,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高校应设立快速响应机制,根据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引入敏捷教学开发模式,允许课程在学期中适时更新或增加新的教学模块。此外,应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课程进行评审和讲解,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保持行业的最新状态,增强学生适应未来职场的能力。
四、结语
总体而言,高校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高等教育机构与金融行业的紧密合作。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通过实现课程内容与金融实务的有效对接,以及采用现代技术和教学手段,可显著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未来,随着金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持续变化,高校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将继续推进,以适应新的教育和行业挑战。
来源:《河南经济报》 2024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