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库尔勒9月21日讯 (记者 苟雪梅 通讯员 李洁 迪力亚尔·艾尼 马占芳) 近年来,库尔勒市积极响应自治区、自治州关于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部署,以科学治沙、系统修复为导向,启动“引水治沙”重大生态工程。通过疏通古河道、引洪灌溉、光伏治沙等方式,逐步推动群尔库木沙漠生态治理,助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眼下,在群尔库木沙漠中,塔里木河水正缓缓流向沙漠腹地。河道中央波光粼粼,两岸沙丘绵延,一棵棵胡杨巍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生命力。
库尔勒市林业和草原局管护站护林员木塔力甫·买买提介绍,他和同事每天要沿河巡护十余公里,以保障水流顺畅抵达沙漠腹地。“我们认真观察水位变化,确保水资源有效用于生态恢复。”木塔力甫说。
群尔库木沙漠位于库尔勒市西南约70公里处,面积约960平方公里。作为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典型荒漠化区域,其沙尘活动直接影响到库尔勒市的生态环境。
为从根本上遏制风沙危害,库尔勒市确立“发展新能源、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打好歼灭战”的总体思路,制定《群尔库木沙漠生态综合治理规划》,采取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引洪灌溉“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全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治沙新路径。
2024年5月20日,库尔勒市林业和草原局成立沙漠阻击战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队伍深入沙漠腹地,联合设计单位开展实地勘测。通过研究历史水文资料、协调多方单位,最终科学选定一条古河道作为引洪灌溉主渠道,并于今年5月启动疏通与新挖工程。
“该河道总长度达40多公里,实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首次通水。”库尔勒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乔森说,这条河道此前没有名称,经多方征集,将其命名为固沙河,寓意锁住沙漠、恢复绿洲,加快生态修复。
今年8月,塔里木河汛期洪水被成功引入固沙河,水流首次横穿群尔库木沙漠腹地。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引洪灌溉5000多万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11万余亩。此项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通过引洪灌溉,不仅能促进地表植被恢复,还能补充地下水,为后续生物治沙打下基础。”乔森说。
目前,库尔勒市已建成4.5万亩光伏治沙基地、2万亩草方格固沙工程,引进5家企业开展5000亩生物治沙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这片沙地适宜红柳等耐旱植物生长。明年将规模种植1000亩红柳,逐步扩大绿洲范围。”乔森说。
库尔勒市计划将古河道作为长期泄洪通道,通过年年输水,促进沙漠腹地植被自然恢复。同时,以85万亩沙海变绿洲为总体目标,划分光伏产业、生态修复、沙生植物、文旅等五大功能区,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巴音郭楞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