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既因山而出圣人——孔子,也因水而得盛名——运河之都。她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系十分丰富,河湖环抱,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美誉。济宁市所辖微山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这些地名也都跟水有关系。济宁的水,纵贯古今、源远流长,在这座城市里激荡起了绚丽多彩的涟漪。今天让我们透过水光潋滟,邀您共赴一场水韵济宁之约吧。
让我们从古老的运河开始。作为“东鲁之大郡,水路之要冲”,济宁处于京杭大运河中枢,“南控江淮,北接京畿”,在中国运河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明、清三代都把治河的最高机构设在济宁,百姓俗称“河道总督衙门”,济宁因此成为“运河之都”。据明清时期记载,河道总督在当时属于正二品大员,林则徐曾在此任职。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带来了经济的繁盛,舟船云集,笙歌喧嚷,车水马龙,一派热闹景象,就像诗中描绘的那样:一条大运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衔,都过济宁州。
现如今运河两岸,古老的建筑和繁华的街市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游客可以漫步竹竿巷、“运河记忆”文化街区,乘画舫、赏美景、品非遗,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汶上县南旺镇,有整条运河海拔至高点的水利工程 ——南旺分水枢纽,被称为大运河的“心脏”。南旺水利枢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之一。
太白湖,被誉为鲁西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区内水面宽阔,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集游乐、休闲、度假、养殖、水上运动、生态保护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有老运河人工湿地、太白湖牡丹园、白衣尚书纪念馆、汉碑汉画像石馆等自然人文景观。
泗河流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动在泗河流域。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十次驻跸泉林,并在泉林及县治北边的泗河北岸建立两处行宫。泉林,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亦因此而名扬天下。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众多的先贤圣哲、文人骚客、帝王将相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即在此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感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誉之为”海岱名川”;《读史方舆纪要》及《山东通志》更称其为”山东诸泉之冠”;康熙大帝至泉林,观诸泉,登陪尾,盛赞泉林乃 “泉源胜地,圣迹所存”。
龙湾湖艺术小镇,艺术的魅力和水的灵动在这里完美融合,除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作品外,其世外桃园般的田园风光更让人流连忘返。
济宁梁山县是黄河流入山东的第二站。2500多年前,这片热土萌生了高山仰止的儒学思想。黄河文明与孔子文化有密切关系,孔子博物馆馆藏《明版彩绘孔子圣迹图》上的“西河返驾”等故事,流传至今。
提到黄河不能不提到水泊梁山,这里曾经是英雄豪杰们的聚集地,也是《水浒传》中的传奇之地。按照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描写,在北宋末年,梁山的周围有一片烟波浩渺的800里水泊,港汊纵横,芦苇丛生,山水相倚,易守难攻。正因为这种地理优势,宋江等英雄好汉才能够盘踞梁山之上,数次击退朝廷的围剿。经专家分析,在北宋时代,梁山泊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而并非是出自施耐庵的虚构。从五代后晋到北宋的三次大规模的黄河决口,使下游一带的黄泛区成为了一片汪洋的泽国,最终洪水环绕梁山,积蓄形成了梁山泊。时至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恢宏景象。假如我们想再去感受一下梁山泊那种“水泽连天,芦苇浩荡”的场景,或许只能去《水浒传》等相关文艺作品中进行一番意会了。
来源:济宁文旅&济宁日报
济宁日报登报微信:dengbaozs
济宁日报怎么登报声明_济宁日报社广告部联系电话/热线_济宁日报登报申明
为了减少百姓登报来回奔波,济宁日报社登报中心现开通了微信在线登报功能,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办理登报,登报效力高、见报速度快,登报后邮寄报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