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业集团广告部
    专业 快速 低价
  • 联系电话
    400-6055-150

理论赏析:深化继续教育改革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沈晔 杨建春

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继续教育融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继续教育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持续厘清办学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全过程管理、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举措,推进继续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继续教育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继续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继续教育为每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且要求不断地更新完善自我的人提供均等受教育的机会,人的全面发展与办好继续教育紧密联系。当下,迫切需要全面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新格局,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特色优势,科学确立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继续教育作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保障的重要承担者。办好继续教育,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使命。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为社会成员提供更为广泛而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提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具有全民性、广泛性、实用性等特征,能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终身化、社会化的学习需要。

持续深化办学理念,明确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继续教育要坚定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自觉承担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责和任务,致力于提升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发展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为社会成员的一生服务,构建贯穿人一生的完整教育制度。通过引导、激励,鼓励更多的社会成员参加继续教育,使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要着力拓宽教育服务维度和供给渠道,深化跨部门、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合作,开发适配各类社会群体的教育项目,保障社会成员按需择学、因趣而学的自主权利。要为实现个人能力最大化、最优化服务,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效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提高社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基于学习者专业知识更新和能力素质提升需要,科学系统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为学习者拓展发展空间、丰富学习选择。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整合利用继续教育资源。新时代的继续教育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上具有充分的弹性,学习者可以按照自我设计的方向选择内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岗位适应力和创新力为核心,坚持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系统分析学科发展前沿、社会需求动态和学生成长诉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加强继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强化实践环节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依托院校特色优势学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开放合作的办学思路,推进继续教育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合作,积极拓宽拓展多维合作网络,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等多主体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实现“继普融通”“继职融通”“继培融通”与“继社融通”。构建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育人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和“双证融通”工作,积极推动“双证”学分互认机制,促进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协同。

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继续教育运行水平。要创新继续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继续教育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办学全链条、全过程管理,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探索运用现代学分管理方式和学分银行制度,依托学分银行搭建的学分存储、累积和转换制度,真正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构建“继职融通”、产教融合、优势互补的育人体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和管理,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完善现有继续教育数据平台,实现与其他单位在线教学与管理平台对接。加快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技术在教学、管理和评价中的融合应用,依托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推动继续教育创新和改进。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改革,夯实继续教育人才资源保障。着力建设高素质的继续教育队伍,健全用人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灵活用人机制,建设一支热爱继续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的人才队伍。引进高素质、高水平教师,增强教师群体的稳定性与归属感,激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对专兼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培训,使人员队伍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相适应。着重加强遵循育人规律、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育人方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团队的业务素质、执行能力和担当意识。构建行之有效、具有激励作用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与推动人才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满足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和个性化品格塑造的需求。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继续教育效率效能。“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继续教育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和规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和系统重构,发挥教学媒介多元化、教学资源多样化和教学方法个性化的优势。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技术和继续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智能学习平台。重构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构建高质量继续教育服务支撑体系,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教育的服务性和可及性。实施网络助学、网络教学、移动学习和智能学习,搭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服务支持体系。在内容数字化方面,开发电子教材、在线教学资源、教学视频等数字资源,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访问和学习,提升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运行方面,推进课程选择个性化、学习模式协作化,满足学习者需求,逐步实现智能化的“教、学、考、评、管”有机结合。同时,配备必要的在线学习专兼职辅导教师,加强对数字化、网络化学习进程的督促和指导,完善线上学习支持体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包括继续教育整体已从数量型增长、规模化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为主的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和人民群众全面发展需求增长,继续教育需求持续扩大。要及时适应这种需求,在深化改革中持续走好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支撑,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分别为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智观·理论版


推荐阅读:

如何在宁夏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河南日报(农村版)》理论文章投稿指南

如何在《中国文化报》理论版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