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清春通讯员邱岩报道)近日,《山东教育报》聚焦滨州实验中学校园足球发展情况,在“身心共育”专栏,以《让足球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强引擎”》为题,解读了滨州实验中学“体教融合、心体同育”足球育人模式,以及作为全省校园体育活动育人典型案例的价值。其评价该校的实践打破了“校园足球=竞技成绩”的单一认知,走出了“以球育德、以球启智、以球强体”的特色路径,是“五育并举”教育实践的生动体现。
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滨州实验中学以足球为纽带,深耕全面育人路径。竞技场上,男子足球队屡创佳绩:2025年实现滨州市“市长杯”高中男子组七连冠;2021年斩获山东省“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学生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创下滨州校园足球历史最佳战绩;2022年至2024年,在该赛事中成绩稳居全省前三,并夺得山东省首届“校园足球协会杯”高中男子组冠军;在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U17组山东赛区比赛中,球队勇夺季军并晋级全国总决赛,队员万春麟凭借出色表现入选2005年龄段国家集训营。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滨州实验中学构建的“科学训练+文化保障+心体协同”全链条培育体系。在训练端,教练团队对标体育单招标准,为队员订制个性化方案,每月开展2场内部模拟赛,以实战打磨技战术能力;在文化端,学校实行“双轮驱动”策略,为足球特长生配备经验丰富的文化课教师团队,通过定制辅导、灵活调整课程进度、“一对一”补课等方式,保障队员“训练不掉队、学习不落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的体育单招中,该校13名足球特长生有9名被井冈山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录取,录取率高达69%,远超全国足球项目录取率32.89%的平均水平;在育人端,学校创新性地将足球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赛前心理疏导、赛中情绪调适、赛后复盘赋能,让学生在竞技中学会团队协作、提升抗挫折能力。教师高珊进一步解释道:“很多学生觉得心理健康课枯燥,但结合足球就不一样了。比如,通过多人传球游戏,让学生切身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组织输球后如何调整情绪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还会排练足球主题心理剧,让学生演绎训练中遇到的矛盾,学会沟通与解决。”
除了专业队伍培养,该校更注重足球文化的全员浸润。通过举办“班级足球赛”“足球文化节”等活动,让足球精神融入校园日常。目前已有超过80%的学生参与到足球相关活动中,实现了从“校队专属”到“全员共享”的转变。学校不仅全面落实“每天30分钟大课间”,还把足球融入课间活动,让运动成为“全员日常”。足球让每名学生都爱上运动,从中收获强健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只会踢球的学生’,而是培养‘既会踢球又会学习’的全面人才。”滨州实验中学副校长李军磊说。
来源:《滨州日报》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