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 》( 2024年05月01日 第 06 版)
□王甲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今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认识和把握其理论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的开创意义
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上自觉的前提。发展新质生产力,只有在理论的大本大源上认识和把握其原创性价值、开创性贡献,才能在实践中抓住其关键要害,从而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标志性概念,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社会变迁和人类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新质生产力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重视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生产力质态跃迁。正因如此,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更加适应新时代中国生产力发展实际,在实践中愈发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整体,也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新质生产力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产力篇章,这种丰富和发展首先体现在其拓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意涵,即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生产力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比如明确提出生产力质态的概念,从质和量辩证统一的角度深化对生产力规律的认识。这种丰富和发展还体现在其探索了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路径,比如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校准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进一步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予以物化显现,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量。
深化了对高质量发展规律认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统筹全局,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相继作出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从新常态到新发展阶段,从不再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认识不断升华,实践探索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在价值取向上既遵循高质量发展的一贯逻辑,又对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方式、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对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产业形态、技术形态提出了新指向,对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供给、要素配置、要素组合提出了新创见,推动了对高质量发展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的整体跃升。
新质生产力在战略上的引领价值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着眼战略长远、统筹战略布局、赢得战略先机、争取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背后蕴含着深谋远虑的考量和高瞻远瞩的经略。正因如此,只有从战略上把握新质生产力,才能在透视本质、把握全局、前瞻长远中深刻领会其要义。
蕴含着带动全局的牵引性。壹引其纲而万目张,一子落而满盘活。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下好“先手棋”、弈活“全盘棋”的关键之举。从发展趋向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撬动与其相适宜的生产关系变革,从而逐渐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实现路径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发展条件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从发展环境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推动营商环境改善,提升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和科技治理水平。
蕴含着着眼长远的前瞻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作出的深远谋划,体现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战略远见,彰显了心存忧患、着眼长远的战略智慧。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考量,通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塑造未来科技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考量,通过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塑造未来制度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考量,通过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生产力促进制度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发展质效。
蕴含着立足根本的基础性。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本源性要素进行质态升级,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的原动力。从劳动者来看,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蕴含着一体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现实需求,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厚植人才基础。从劳动资料来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数字技术赋予了劳动资料数字化属性,推动了生产工具内容和形式的巨大变化。从劳动对象来看,新质生产力将数据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材料纳入其中,极大拓展了劳动对象范围,必将引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
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个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思想成果,新质生产力重在实践、重在行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关键要澎湃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走好开放这个必由之路,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实落地。
矢志不移强化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要抓住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通过发挥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要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积极推动“0到1”的原始性创新、“1到10”的迭代创新和“10到10000”的产业创新,促进各类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上,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有发展指向,也有改革指向,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当前,尤其要纵深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特别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确权登记、产权保护、市场交易等基础制度,引导各类数据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推动各类科研平台的协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卡点,让创新创造源源不断涌现。
坚持不懈扩大开放。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格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为促进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基础,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注意发挥经济大省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区域合作,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不断汇聚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源要素,不断厚植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环境,更好发挥河南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
来源:河南日报–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