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卢骁
精益求精
避免并发症,不留遗憾
无论是传统大刀阔斧的开腹手术,还是如今逐渐成为主流的腹腔镜手术,每每无影灯亮起,石玉龙总是心怀虔诚。
“从最初的手术设计直到患者康复出院,其中任何一个细节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石玉龙介绍,胃肠外科的手术主要涉及胃、肠两大消化道器官,像全胃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等,一旦出现并发症,如术后残端和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轻者出现感染,重者还要面临二次手术治疗。
在石玉龙看来,手术没有“大小”之分。术前审慎构思、术中通观全局、术后严密观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至臻完美,尽最大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其实,初入行时,石玉龙就是一副“胆大心细”的模样。跟着上级大夫查房,他几乎可以背诵所管患者的检查化验单,患者何处不适、哪些指标异常,他都可以脱口而出;年岁渐长后,听班也都住在病房,经常一夜要做两台急症手术,逐渐就有了“石两台”的外号。
普外听班时候那些急急奔走于黑夜的脚步,锻造了他过硬的手术技术。面临一名脾破裂患者,快速进入腹腔后,石玉龙一把就抓住了正在出血的脾蒂,控住出血,因为速度足够快,避免了大量的出血,挽救了这名患者的生命。
从医至今,他自己记不清做过多少台手术、诊治过多少患者,但听到患者出院时的感谢,他仍然会像刚从医时那样激动。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做一名‘明’医。”石玉龙说,不是出名的“名”,而是精通专业、不误诊误治的“明”,给患者明确诊断、明晰治疗,设身处地,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无论多晚,石玉龙都会去病房看一下术后患者,看看引流情况、询问是否有不适。于他而言,是责任驱使的好习惯;对患者来说,是恢复的保障,更是莫大的心理安慰。
术业专攻
破解疝与腹壁诊疗难题
近年来,伴随疾病谱的变化,传统的大普外科不断精细划分,疝与腹壁外科正在蓬勃发展。
早在2000年,在如今省立医院副院长、时任普外科主任李乐平的指导下,石玉龙就开始瞄定这个亚专业。他时常坐夜车往返北京、上海参加培训学习,为疝与腹壁外科的患者寻求更好的治疗,寻找解决之道。
从合成材料到生物材料,从不可吸收到可吸收材料,材料的更新和技术的精进,加上术式与固定材料方式的丰富,个性化的治疗方式让疝的患者在这里走向健康。与此同时,在腹壁修复与重建的诊疗领域,石玉龙带领团队也在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2022年,石玉龙带领团队与医院多学科联合,通过“腹壁肿物切除+合成网片并背阔肌带血管蒂肌瓣转移进行腹壁重建术”,为一名患者切除了一个大小约28cm×20cm×16cm、重量超过10斤的侵袭性纤维瘤。
据悉,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交界性肿瘤,但如此巨大的腹壁肿瘤,在临床中很少见。肿瘤侵蚀患者整个左侧腹直肌和大部分右侧腹直肌,血供非常丰富。最终,石玉龙带领团队一次手术完成肿瘤切除和腹壁重建,精细游离、匠心修补,换来了患者的顺利康复。
“医学,不能仅仅是让人活着就够了,要快乐地活着。”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精进的同时,石玉龙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学术活动,提高基层疝与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以期让更多患者获益。
“医”路向前,石玉龙初心如磐——不求声名远扬,但求无愧于心。
日月如梭,不觉几十年。数不清做过多少台手术,诊治过多少患者,但读书时候老师的教诲却愈发清晰地回响在每一个身着隔离衣或手术服的瞬间:要做一名精通专业、不误诊误治的“明”医。
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石玉龙而言,承生命之重,须匠心于行。他深耕胃肠疾病领域,着力发展疝与腹壁外科,在无影灯下与病床之间,心无旁骛地践行医者使命,为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来源:《齐鲁晚报》 2024年0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