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020年的2.14%增至2024年的2.61%,2025年预计达2.7%
●高新技术企业由2020年的1600家增至2024年的2516家,2025年朝着3000家目标奋力推进
●2024年,扬州位列中国科创百强城市第29位、创新能力指数百强城市第41位
聚链成势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485项、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777项、新竣工制造业重点项目449项
●2024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达7406.8亿元,13条新兴产业链中9条规模过百亿元
●截至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825家,较2020年增加871家
优无止境
●全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共145支,总规模1240.8亿元,投资项目968个
●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亿元GDP企业股权融资额”的得分,连续两年位居Ⅱ类地区第一
●五年来新增来扬就业创业大学生12万人
记者 王勤刚 王永 李峰 刘贺 石默然
“高质量建设GDP‘万亿之城’!”2025,冲刺决胜“十四五”收官之年,扬州提出的“十五五”发展核心目标,成了年度高频词。
一座城市GDP达到万亿体量,不仅能迈入国内城市头部方阵,在发展能级上也意味着进入新的阶段。
放眼新的五年,扬州凭何跻身“万亿俱乐部”?答案可从“十四五”的答卷里找寻。
看底气!这五年,全市经济总量先后站稳6000亿、跨越7000亿、迈上8000亿台阶,预计今年将突破82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
看信心!这五年,扬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大力打造“6群13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焕新、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加快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一座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日渐崛起。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今天的扬州,“奋进万亿城”的基础更厚实、实力更彰显,高质量发展步伐亦愈加坚定。
破与立
“613”产业体系聚“链”成势,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10月22日,在仪征经开区,由招商工业金陵船厂为上汽安吉物流建造的第四艘9500车位甲醇预留汽车运输船命名交付。
该船将载着国产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漂洋过海交付给全球用户,一次运输的汽车能停满20个标准足球场,是目前全球最大、装载能力最强、能效水平最佳的低碳智能超大型汽车滚装船。“我们在建的,还有比‘全球最大’更大的11700车位汽车运输船,将再次刷新世界纪录。”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金华介绍。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最大、世界先进、国内首制……扬州传统造船业似乎一夜之间变了模样。尤其是近五年来,各家重点船企抢抓国际市场景气周期,主攻双燃料汽车滚装船、LNG双燃料化学品船、多用途吊装船等高价值船舶建造,几乎处于“爆单”状态。
作为13条新兴产业链之一,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蜕变,是扬州“613”产业体系聚“链”成势、向“新”图强的缩影。
区域竞争,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在经济发展由“高速”转向“高质量”的关键五年,如何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重塑新的竞争优势?扬州清晰勾勒发展“路线图”,提出聚力打造“613”产业体系。
“613”产业体系包括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等13条新兴产业链,是原“3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版”,也是扬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框架”,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扩量提质并举的“新引擎”。
从“323+1”到“613”,不仅是数字之变,更生动诠释着一座城市的产业体系、发展理念之变。“‘613’产业体系按照‘产业集群+产业链’进行调整,与全省产业体系保持一致。”市工信局局长钱峰说,“613”产业体系更加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及重点产业链,指导各地进行新一轮产业布局,开辟了扬州经济新的增长极。
增长在项目——“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485项、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777项、新竣工制造业重点项目449项。近年来,我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幅总体保持在全省前列。
优化在结构——2024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达7406.8亿元,13条新兴产业链中9条规模过百亿元。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装备、邗江数控成形机床、高邮智慧照明等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加速起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次第展开。
提升在质态——截至去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825家,较2020年增加871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40.8%;形成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76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9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梯队。
……
乘势者行,扬势者成。这五年,扬州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链为主轴,推动“点线面”协同发展,加快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协同联动、竞合共生、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推动了工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态跃升,更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
新与质
以生产力之“新”,提升发展之“质”,实现“好地方”之“好”
走进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面满是专利证书的巨大专利墙映入眼帘,墙上动态记录着企业专利申请数。而这些专利的核心,正是其叩开全球市场的“独门武器”——复合集流体技术。
“复合集流体是一种新型锂电池集流体材料,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三层复合结构,其应用优势包括提升能量密度、增强安全性、延长寿命并降低成本。”纳力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夏建中说,公司成立近4年来,共申请专利1373件。
这家日均诞生一件专利的企业,登上了胡润研究院《2025全球独角兽榜》,成为继江苏航天锂电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扬州第二只“独角兽”。
一家企业的创新轨迹,是一座城市发展战略的微观投射。扬州人深知,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有不断提升创新的浓度和贡献度,才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正因如此,扬州拿出一个个实打实的“硬招子”,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生产力之“新”,提升发展之“质”,实现“好地方”之“好”。“十四五”以来——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020年的2.14%增至2024年的2.61%,2025年预计达2.7%,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10%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支出比重达4.66%。
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75项;高标准建设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2家。
高新技术企业由2020年的1600家增至2024年的2516家,2025年朝着3000家目标奋力推进。
2024年,扬州位列中国科创百强城市第29位、创新能力指数百强城市第41位。2025年,扬州首次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总榜单50强、最强人才发展生态城市榜单50强、最佳科技产业创新城市榜单50强。
……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放眼未来,围绕打造“长三角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的目标,扬州将通过产业突破强根基、平台升级筑支撑、主体培育增动能、空间优化拓载体、生态赋能优环境,让城市产业科创的动能更加澎湃。
营与赢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递出“企业友好型城市”赢商新名片
11月12日,北京。
2025扬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主题推介活动拉开帷幕,几十家国内顶级投资机构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企业齐聚一堂,交流投资机会、洽谈优质项目。
会场上,一本《扬州市集成电路重点企业简介暨财政扶持政策汇编》,引起嘉宾们的关注。“扬州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们最看重的。”北京海百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孙博翻阅这本小册子说。
近段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我市接连展开招商活动,在“十四五”即将收官之际全力跑好招商引资冲刺赛,更展示出扬州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诚心与决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回望这五年,扬州拿出真招实措、真金白银:2021年,印发36条措施,保证“好地方、事好办”;2022年,15条措施推进“六大环境”提升;2023年,出台支持民间投资14条举措;2024年,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6条措施;2025年,提出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
高质量建设GDP“万亿之城”,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保驾护航。扬州打造的“企业友好型城市”,好在哪里?
好在政府部门“推力”强:连续12年以“2号文件”形式发布新一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五年来,市领导领衔、包保推进重点招商项目,顶格领导、顶格谋划、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各县(市、区)、园区和部门集中精兵强将,组成项目专班,建立“赛马”机制,重点招引链上总部型、龙头型、平台型产业项目及产业链核心关键项目……
好在产业融资“财源”广:充分发挥“耐心资本”引导力量,组建“6群”产业基金,持续加强科技、产业、基金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共145支,总规模1240.8亿元,投资项目968个。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亿元GDP企业股权融资额”的得分,连续两年位居Ⅱ类地区第一,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好在创业就业“人丁”旺:五年来新增来扬就业创业大学生12万人,“追梦来扬 ‘州’到爱才”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推出迭代升级的人才政策4.0版,以“产业急需人才集聚、优秀青年人才汇聚、行业领域人才凝聚、人才引育载体提升、人才服务生态提优”为抓手,构建“1+3+N”政策体系。
好在创新应用“场景”优:创新应用场景可为科创成果提供“试验场”“首秀台”。今年举办的产业科创名城创新场景发布对接会暨知名独角兽企业扬州行活动,现场发布109项应用场景清单,推动场景机会和场景能力供需对接,更推动“应用场景”变“科创胜景”。
好在营商环境“品牌”响:以打造“企业友好型城市”为牵引,持续推进“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品牌建设,让所有投资者和创新者在扬州放心、安心、舒心发展。2024年,扬州“营商环境质量”考核得分全省第一;省工商联调查显示,我市营商环境改善的企业认可度超93%。
……
一项项暖企兴产政策、一条条重商亲商举措、一个个坚定务实承诺,在告诉世界:时光或许会改变很多事,但扬州人以“营商”换“赢商”的真心实意,始终如一、永恒不变。
前方,长卷铺展;脚下,新程将启。未来五年,且看江淮大地上,产业之花竞相绽放,创新之潮奔涌不息,营商之境再上层楼,一座经济更强、产业更兴、科创更活的“万亿之城”,必将在时代的画卷中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来源:《扬州日报》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登报